业务指导:佛山市禅城区经济和科技促进局

佛山市禅城区陶瓷行业协会

协会资讯 协会公告 普查数据平台 协会党建 协会荣誉 慈善公益 政府政策 法律咨询 协会会员

一条3万平米的窑炉一天要增加15万元成本费用,一年就要4500万

  按照国标4A,一条3万平米的窑炉一天要增加15万元费用,一年就要4500万——这组看似简单的数字,正成为压在许多陶瓷企业身上的沉重负担。新国标对防滑性、耐磨性、耐污性等指标提出的严苛要求,让行业陷入前所未有的两难境地:维持现状意味着可能失去市场准入资格,升级改造则要面对难以承受的成本之重。

  对于年产值百亿的大型陶瓷企业而言,这场合规变革带来的阵痛远超想象。若按4A标准生产,最保守估计也要增加10%以上成本,即每年增加10多亿元支出。这个数字足以让任何企业的财务总监皱紧眉头。在陶瓷行业利润率普遍徘徊在个位数的当下,如此幅度的成本上涨无异于一场生存考验。

  新国标的出台本意良善。随着生活水平提高,消费者对瓷砖产品的安全性和耐久性提出了更高要求。传统瓷砖在防滑性能上的不足,已成为家居安全的隐形杀手;耐磨性和耐污性的欠缺,则影响着产品的使用寿命和美观度。从行业发展角度看,新国标将推动产品升级换代,淘汰落后产能,引导产业走向高质量发展。然而理想与现实之间,总存在着一条需要巨大成本来填补的鸿沟。

  具体分析这5元/m²的成本构成,主要来自三个方面:原料成本上涨、工艺改造投入和能耗增加。为达到4A标准,企业需要使用更高品质的原料,添加特殊功能性材料;需要改造窑炉设备,调整烧成曲线;需要更长的烧成时间和更高的烧成温度,导致能耗显著上升。这些成本增长是刚性的,难以通过常规的管理效率提升来消化。

  当前陶瓷市场竞争已趋白热化。产能过剩导致价格战频发,同质化竞争严重。大部分企业仍在生产3A或未达3A标准的产品,突然转向4A标准生产,意味着要独自承担成本上升的压力。在消费者对价格仍然敏感的市场环境下,率先提价很可能导致市场份额流失。这种“谁先升级谁先死”的囚徒困境,使得许多企业宁愿选择观望。

  不同规模的企业面临的压力也不尽相同。大型企业虽然资金实力相对雄厚,但船大难掉头,生产线改造投入巨大;中小企业则面临生存危机,可能因无法承担改造成本而被淘汰出局。地区间发展不平衡同样值得关注,广东、江西、山东等陶瓷产业集聚区中,那些长期依赖低价竞争的企业将受到最大冲击。

  从整个产业链视角看,成本增加的影响将会传导至上下游。陶瓷生产企业压力增大,势必会向上游的原料供应商、设备制造商压价,向下游的经销商、装修公司转嫁成本。最终,部分成本难免要由终端消费者承担。这可能带来市场需求的短期抑制,进一步加剧行业困难。

  面对如此严峻的挑战,陶瓷企业需要多管齐下寻求突破。产品结构调整是关键,企业可以逐步增加4A产品比重,同时保留部分3A产品满足不同市场需求。技术创新是根本出路,通过研发新工艺、新配方,力争在提升品质的同时控制成本增长。精益管理同样重要,从生产各个环节挖掘节能降耗的潜力,缓解成本压力。

  政策支持不可或缺。行业组织应当积极发声,争取更合理的标准实施过渡期;政府部门可考虑提供技术改造补贴、税收优惠等政策支持,帮助行业平稳过渡。同时,加强市场监管,防止“劣币驱逐良币”,确保合规企业能够获得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。

  新国标带来的阵痛是暂时的,但行业升级的趋势不可逆转。那些能够率先突破技术瓶颈、有效控制成本的企业,将在洗牌后的市场中占据更有利位置。从长远看,高质量标准将推动中国陶瓷行业摆脱低价竞争模式,迈向品牌化、高端化的新发展阶段。

  5元/m²的成本增加,看似微不足道,却关系着整个陶瓷行业的未来走向。这场由新国标引发的行业变革,既是一场严峻挑战,也是一个转型契机。如何平衡短期压力与长期发展,考验着每一位行业从业者的智慧与远见。

来源:美家网产业研究中心


佛山市禅城区陶瓷行业协会 佛山市禅城区陶瓷行业协会

×
消费维权服务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