业务指导:佛山市禅城区经济和科技促进局
近日,市场监管总局发布《直播电商监督管理办法(征求意见稿)》,其中“严重违法违规电商账号拟禁止'复活'”的条款引发广泛关注。这一规定直指当前直播电商领域“换号重生”“曲线复出”等乱象,为包括陶瓷行业在内的所有电商经营者划定了更清晰的红线——违规成本大幅提升,合规经营不再是选择题,而是生存发展的必答题。
陶瓷行业作为传统制造业与电商深度融合的典型领域,其电商业务具有鲜明特殊性。一方面,陶瓷产品客单价高、使用周期长,消费者决策更依赖对商家的信任;另一方面,陶瓷工艺复杂,材质、工艺、功能等参数的专业性强,消费者信息不对称问题突出;加之直播带货场景下,“即时互动”的强营销属性容易放大宣传效果,也放大了虚假宣传、夸大功能等违规风险。过去,部分陶瓷电商商家利用“账号多、换号快”的侥幸心理,因虚假宣传被封号后,换个平台或新账号继续经营,既扰乱市场秩序,更损害消费者权益。《办法》明确禁止违规账号“复活”,本质上是要斩断这种"打地鼠式"的违规路径,倒逼行业从“流量博弈”转向“信任建设”。
对陶瓷行业而言,这一规定的警示意义远超一般性约束。首先,它将推动商家重新审视自身的合规边界。从选品环节开始,商家需确保产品信息真实准确——材质标注不能模糊表述"高级材质",工艺参数需明确标注烧制温度、密度等关键数据,功能宣传(如防滑等级、抗污性能)必须有权威检测报告支撑。过去一些商家习以为常的“话术包装”,如用“进口原料”模糊产地、用“艺术效果”掩盖色差问题,都将面临更严格的监管审查。
其次,它将重塑行业的售后服务逻辑。陶瓷产品因运输损耗、安装误差等问题引发的纠纷频发,部分商家采取“拖延处理”“推诿责任”等方式应对。《办法》对“售后义务”的强化,要求商家建立完善的客诉响应机制,不仅要快速处理退换货需求,更需主动公开售后流程、明确责任界定标准。这意味着,商家需从“被动应对投诉”转向“主动预防纠纷”,通过标准化服务降低合规风险。
更重要的是,它将加速行业信任体系的构建。陶瓷产品的消费决策高度依赖口碑与信任,而长期存在的“劣币驱逐良币”现象,正是由于部分违规商家通过虚假宣传获取短期流量,挤压了合规经营者的生存空间。《办法》对违规账号“零容忍”的态度,本质上是保护合规商家的市场权益。当“换号复出”成为不可能,商家将更倾向于通过提升产品质量、优化服务体验来积累长期口碑,行业竞争重心将从“流量争夺”转向“价值创造”。
面对这一政策变化,陶瓷行业电商从业者需尽早完成“三个转变”:从“流量思维”转向“信任思维”,将精力放在产品真实价值的传递上;从“被动合规”转向“主动风控”,建立覆盖选品、宣传、售后的全流程合规审查机制;从“个体经营”转向“生态共建”,与平台、行业协会协同完善行业标准,共同维护健康的电商生态。
《办法》的出台,不是对电商行业的限制,而是为其长期健康发展筑牢根基。对陶瓷行业而言,唯有坚守合规底线,以真实、专业、负责的态度经营,才能在直播电商的浪潮中站稳脚跟,真正实现从“卖产品”到“树品牌”的跨越。
(来源: 美家网,侵删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