业务指导:佛山市禅城区经济和科技促进局
中国经济发展正站在新发展格局的历史节点上,“全国统一大市场”战略的深化推进成为重塑市场秩序、优化资源配置的核心抓手。2025年7月1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明确提出,要以法治化手段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,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,这一战略部署不仅为市场经济健康发展指明方向,更将对陶瓷砖等传统制造业产生深远影响。在政策导向与市场规律的双重作用下,陶瓷砖行业将迎来转型升级的关键窗口期。
一、破局低价内卷:重构行业竞争生态
陶瓷砖行业作为典型的充分竞争领域,长期面临产能过剩与价格战的困扰。部分企业通过偷工减料降低成本获取市场份额的行为,不仅扰乱市场秩序,更导致全行业利润空间持续压缩。中央财经委员会提出的“依法依规治理低价无序竞争”,标志着行业监管进入精准化阶段。未来将通过完善行业标准体系、强化质量认证制度、建立跨区域执法联动机制等方式,遏制以次充好、恶意压价等行为。这将倒逼企业跳出低水平竞争泥潭,转向技术研发、产品设计、服务体验等高附加值领域的创新。
值得关注的是,政策强调“引导企业提升产品品质”的战略导向。这意味着陶瓷砖行业将加速向绿色化、高端化转型。随着环保标准的不断提高,低碳生产工艺、可回收材料应用等将成为企业竞争力的核心指标。当价格竞争让位于价值竞争,行业集中度有望通过市场化方式实现优化重组,最终形成“优质优价”的良性发展格局。
二、产能优化布局:区域协同与资源重构
落后产能退出机制的加速落地,将重塑陶瓷砖产业的地理版图。传统生产基地可能面临两种转型路径:一方面,具备技术优势的企业将通过数字化改造提升生产效率;另一方面,资源禀赋不足、工艺落后的产能将被有序淘汰或向中西部地区梯度转移。在此过程中,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核心任务——破除地方保护和要素流动壁垒——将为产业布局优化创造制度条件。
值得深入探讨的是,产能优化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内在关联。在政策引导下,长三角、珠三角等经济活跃区域可能侧重研发设计与品牌运营,而原材料富集地区则承接适度规模的绿色生产基地建设。这种基于比较优势的分工体系,既能缓解东部地区环境压力,又能带动欠发达地区产业升级,形成全国范围内的产业链协同效应。
三、规则重塑:从地方博弈到制度协同
此次会议特别强调“规范地方招商引资”,直指长期以来困扰市场公平的深层矛盾。在陶瓷砖行业尤甚的招商引资乱象中,部分地区为争夺项目采取税收返还、土地优惠等非理性竞争手段,既造成财政资源浪费,又加剧产能过剩。随着招商引资信息披露的强制化和招商政策的透明化,行业投资将回归理性评估轨道。
这一变革对陶瓷砖行业的深层影响在于重构政企关系。地方政府将从直接干预企业经营转向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,通过完善产权保护、维护市场秩序、提供公共服务等基础职能,助力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市场预期。当“政策洼地”逐渐消失,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将更多依赖技术创新、质量管控和供应链管理能力。
四、全球化新命题:双循环下的机遇与挑战
在国内市场整合深化的同时,陶瓷砖行业还需直面全球化竞争的新考验。国际市场技术壁垒的升级、绿色贸易规则的演变,都对产业升级形成倒逼压力。但全国统一大市场所培育的规模效应、标准体系和创新能力,恰能为参与全球价值链重构奠定基础。具备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或将通过海外并购、绿地投资等方式拓展发展空间,而中小型企业则可通过专业化分工融入全球产业链。
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,陶瓷砖行业的突围路径已然清晰:以技术创新突破资源环境约束,以品牌建设提升产品溢价能力,以数字化转型提高运营效率。当国内市场完成从量变到质变的跨越,中国陶瓷砖产业将真正具备与全球顶尖品牌同台竞技的实力。
站在历史交汇处审视,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既是破解行业积弊的药方,更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引擎。对于陶瓷砖这样的传统制造产业而言,这场深刻的变革既带来阵痛,也孕育着凤凰涅槃的契机。唯有顺应改革方向,坚守实业根基,方能在新发展格局中书写新的篇章。(美家网党支部)